一、團隊簡介
團隊名稱:隧道工程穩定與控制爆破研究團隊。伴随着世界科學、技術、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水利、水電、采掘、城市地下交通及空間利用等,對隧道工程在數量和難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高度競争的地下采礦與隧道工程要求成本集約,安全開鑿與岩石加固等程序步驟。圍繞隧道工程爆破施工與結構穩定重大科學問題,團隊在邵鵬教授的帶領下,面向爆炸效應利用和爆破危害控制關鍵技術,兼顧工程穩定難題,以隧道工程為基礎,向地面結構工程、軍工及公共安全領域拓展,對爆破新器材、新材料、非炸藥爆破方法、震源激發結構、工程結構動力響應及動力災害、爆炸破岩機理、岩體爆炸能量耗散與地震波傳播理論、高應力岩體動力災害等内容開展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
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與内容為:(1)爆破理論與新型技術;(2)隧道工程穩定理論;(3)岩石動力學與岩爆動力災害機理;(4)結構物動力響應與爆破振動安全評估。團隊骨幹成員由2名教授、1名副教授和1名講師組成,主持完成973子課題等省部級科研課題9項,企業委托橫向課題幾十項,已在上述領域出版學術專著7部、主編教材15部,在國内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19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0項。
二、團隊學術帶頭人簡介

|
劉剛,男,1969年生,博士、教授,陝西省興平市人。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伟德官网bv第五批、第六批青年學術帶頭人。2004年赴德國克勞斯特爾工業大學進行短期訪問,2011年為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EPFL)訪問學者。 主要從事岩石力學與地下工程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或參與國家“八五科技攻關”、“97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重大科研課題,以及全國十幾個礦區的科研課題研究。共獲省部級科研獎勵三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EI收錄13篇。主編教材6部,并參與多部行業規範、标準的編制與審定工作。 針對困難條件下的巷道(隧道)穩定性控制問題,創新性地提出協同支護理論。其核心是基于合理發揮各支護構件的材料性能與支護性能,使支護系統、圍岩系統以及環境系統能夠協同作用,形成協同支護體術體系,産生系統整體效益大于各個獨立組成部分總和的效應,即“1+1>2”的協同效應。錨杆與錨索預緊力(kN)3種匹配(20/140、40/140和60/180)模式下巷道(隧道)圍岩變形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