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隊簡介
團隊名稱:礦區路橋災變及控制技術研究團隊。随着地下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和強度的不斷提高,開采沉陷對礦區地面建築物及構築物的破壞作用日益增大。礦區大量的既有鐵路專用線、公路和橋梁工程受到開采沉陷的劇烈影響,其地基沉降量通常達數米,并伴随着劇烈的水平移動和不均勻沉降。如何保持其穩定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随着城市用地日益緊張,很多新建路橋工程不得不建于采空區上方,如何保證其不受地基殘餘沉降影響也成為一個工程難題。
中國礦業大礦區路橋災變及控制技術研究團隊緻力于采煤沉陷區鐵路、公路及橋梁工程的設計和保護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首次提出了采動區地基土體的開采擾動理論,并成功應用于多個礦區的采煤沉陷區工程實踐。團隊開發的“塌陷區橋梁綜合治理成套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國内多個采動區橋梁工程,其中濟河鐵路中橋累計下沉超過10 m的沉陷控制技術尤其突出。近年來,研究團隊将橋梁遠程在線監測預警技術引入采動區橋梁安全監測中,建成采動區橋梁安全監測預警示範工程4項,為采動區橋梁在大幅度不均勻沉降過程中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研究團隊針對礦區公路及城市道路、橋梁、鐵路軌道等各種工程結構物,形成了各類特色鮮明的技術手段。
團隊骨幹成員由6人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高級實驗師1人,講師2人。研究團隊獲得9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縱向課題及60餘項橫向研究課題資助,主編國家标準1部,獲省部級獎項7項,授權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
二、團隊學術帶頭人簡介
|
于廣雲,男,1964年3月生,江蘇省徐州市人,工學博士,2004年評為伟德官网bv教授。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岩土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等職。1985年和1988于伟德官网bv分獲學士、碩士學位,并留校工作,曾獲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等稱号。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建設部科技發展項目1項、江蘇省高新技術推廣項目1項,以及橫向科研課題幾十項,參與“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課題1項。長期緻力于“環境岩土工程” 、“道路與橋梁工程”和“鋼井架結構”的研究和實踐,曾赴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大學學習和進修。主持的“采動區大幅度不均勻沉陷鐵路橋綜合治理研究”項目,鐵路橋下沉超過八米,專家鑒定為達到國内首創、國際領先水平。主持完成的項目獲得了包括2006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進步獎在内的省部級獎3項;近十多年來在《土木工程學報》、《岩土力學》等國内外刊物及國際學術會議上共發表了學術論文二十多篇,其中十多篇被SCI,EI收錄;主編國家标準1部、高校教材1部。授權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十多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