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團中央《“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和團省委、省學聯《江蘇省“大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文件精神,積極配合校團委做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卓越青年學院”學生骨幹培養工作,提高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我院青年學生骨幹成長為适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管理型工程技術人才,經學院研究,特制定本實施細則。
一、指導思想
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青年學生,引導青年學生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培訓對象
學院各學生組織及班級主要學生幹部、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理論學習骨幹及在學術科技、文化體育等方面成績突出的優秀學生。
三、培養目标
以履行共青團的根本職責出發,針對大學生骨幹的成長規律和實際需求,以培養當代大學生骨幹的“視野、信念、責任、素質”為核心,從增強政治素質、提升思想境界、優化能力結構、錘煉作風品格等方面着手,培養一批具有堅定理想信念、較高政治素質、過硬專業技能、善于組織協調、具備社會觀察和調查研究能力的、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想信念的學生骨幹,為他們逐步成長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奠定基礎。
四、培養原則
堅持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相結合、組織培訓與自主學習相結合、集中培訓與長期培養相結合。
五、培養學制
卓越青年培訓班學制為一學年。培訓分為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兩個階段,其中,集中學習時間原則上每月至少一次,其餘時間為自主學習階段。
六、培養方式
1.集中學習階段
集中學習階段采取理論培訓和實踐訓練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學習内容包括專題學習、團隊活動和紅色教育等。
(1)專題學習
舉辦專題講座,引導培養對象對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進行研讀;邀請黨政領導和專家學者就黨的創新理論、重要戰略思想、重大政策以及國内外形勢等進行講解。
(2)團隊活動
組織培養對象參加素質拓展與團隊活動,提高培養對象的組織、協調、溝通、分析判斷等綜合素質與能力。
(3)紅色教育
組織培養對象實地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遺址等,觀看反映革命戰争年代和新中國建設時期的影片;參與祭奠革命先烈、唱革命歌曲等活動;觀看反映優秀共産黨員事迹的影像資料、專題展覽,邀請先進典型作事迹報告等。
2.自主學習階段
自主學習階段采取自主學習與實踐培養相結合的模式,學員在規定時間内完成自主學習、專題調研、志願服務等環節。
(1)自主學習
培養對象要通過學院團委編印的材料或自行查找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并将學習内容和心得記錄在學員成長手冊上。
(2)感知社會
培養對象利用假期到廠礦企事業單位進行國情、社情考察,感知社會,引導正确認識社會現象,樹立正确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3)專題調研
組織培養對象對具有社會性和時代性的課題或者大學學業生涯與職業發展等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形成調研成果。學員可獨立開展調研,也可進行團隊合作研究(團隊成員原則上不得多于3人)。
(4)志願服務
培養對象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參與各類志願服務工作,一年内志願服務總時長不少于50小時。
七、保障機制
1.政策保障。學院成立領導小組,由院黨委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擔任組長,院團委書記擔任執行組長,各團總支書記為小組成員。學院劃撥專項經費,為培養工程實施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
2.隊伍保障。建立包括各級黨政領導、專家學者、團學幹部、青年骨幹教師等在内、相對穩定的專家導師團,負責培訓期内的課程講授。
3.教材保障。結合大學生骨幹培養目标和課程設置的需要,組織有關校内專家學者推薦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框架、社會思潮等方面的讀本和學習資料。
4.陣地保障。發掘各方面資源,在黨政機關、廠礦企業、社區農村中建立一批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充分發揮我院團組織已經建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各類志願服務基地在大學生骨幹培養方面的作用。加強同各類素質拓展訓練機構的聯系與合作。
5.網絡保障。在學院網頁和微信公衆平台上設置“卓越土木”版塊,具備時政發布、資料下載、網絡調查等功能,作為學員學習理論知識、提升能力素質、交流心得體會的重要平台和對學員進行跟蹤培養的有效載體,切實為學員服務。
共青團伟德官网bv委員會
2017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