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隊簡介
低碳化與可持續性發展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發展戰略。工程結構領域,提高結構耐久性和抗災能力,采用各種先進材料和結構,均是該領域實現低碳化與可持續性發展的主要技術途徑。圍繞這一目标和途徑,團隊在袁迎曙教授的開創下,從1994年開始,在十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針對各種地面及地下工程結構,以全壽命環境作用問題為重心,兼顧地震、火災、風浪等災害性作用問題;以傳統混凝土結構為基礎,并向鋼結構、組合結構、預制/預應力結構、新型膠凝材料基結構、再生及固廢材料結構等方向拓展,開展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工作。
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與為:(1)工程結構耐久性理論與技術;(2)鋼結構/組合結構防災減災理論與技術;(3)新型預制/預應力結構理論與技術;(4)固體廢棄物建材化再利用理論與技術;(5)海洋工程結構綠色建造理論與技術。
團隊骨幹成員目前由3名教授和3名副教授組成,已在上述研究領域出版學術專著7部,發表學術論文三百餘篇,并獲他引千餘次,其中部分論文發表在ASCE、ACI、CCR、CCC、CBM等國際著名刊物上;授權國家發明專利五十餘項;同時,研究成果還成功應用于解決多種房屋、橋梁、煤礦、電力等結構的耐久性工程問題以及建築物遷移工程中,并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3項。
二、團隊帶頭人簡介
|
李富民,1972年8月生,甘肅靜甯人,工學博士;伟德官网bv土木工程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土木建築學會預應力專業委員會委員。分别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東南大學、伟德官网bv獲得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主講“現代預應力結構”、“結構耐久性理論”等課程;從事預制/預應力結構、工程結構耐久性、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徐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各1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