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隊簡介
伟德官网bv新型鋼結構與鋼結構防災減災研究團隊,在學術帶頭人葉繼紅教授帶領下,主要從事鋼結構火安全、鋼結構抗震與安全性評價、鋼結構抗風與監測、工程結構新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團隊現有研究人員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研究團隊注重基礎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成員來自火災動力學、結構抗震、結構抗火、結構抗風、結構抗爆、健康檢測、機械工程等不同領域,是一支結構合理、高效務實、創新和技術攻關能力強的研究團隊。團隊以國家基礎建設以及公共安全為背景,立足于鋼結構防災減災的學科前沿,搭建工程結構火安全軟硬件開放平台,緻力于材料與結構防災減災的原始與集成創新,推動研究成果的産業化應用,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服務。
研究團隊長期緻力于冷成型鋼房屋建築結構體系的防災減災性能研究,自主研發新型節點體系、新型組合樓蓋體系、新型輕鋼龍骨式複合牆體體系等,系統解決了由低層到多層而帶來的抗震、抗火及舒适度等問題。同時,開發其模塊化施工技術,并通過樣闆性示範驗證。
研究團隊十分重視大尺度結構試驗研究,于2016至2019年建設完成了工程結構火安全實驗室,目前已成長為徐州市重點實驗室,擁有垂直構件抗火試驗系統(3m×3m×3m)、水平構件抗火試驗系統(3m×4m×1.5m)、美國 MTS 電液伺服高溫動态測試系統、美國CSI 非接觸應變位移測試系統、德國耐馳高溫熱物理測試系統等系列先進試驗設備,成為國内建築結構抗火試驗能力突出的科研實驗平台,先後完成了同濟大學、天津大學等知名高校委托的實驗項目,其實驗與研究水平在結構抗火領域獲得廣泛認可。近年來,團隊開展了國内首例輕鋼龍骨房屋足尺模型真實火災倒塌試驗、7.5米高5層輕鋼龍骨複合剪力牆結構分層次振動台試驗、23.4米跨度單層球面網殼結構強震倒塌振動台試驗。
研究團隊先後主持國家傑青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近20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120餘篇,完成大型複雜工程的安全性評價與性能化消防評估20餘項。
|
|

|
(a) 多用途建築結構抗火實驗系統 |
(b) MTS高溫動态測試系統 |
(c) 高溫馬弗爐 |

|
|
|
(d) 微觀結構測試儀 |
(e) 德國耐馳同步熱分析儀 |
(f) 德國耐馳熱流法導熱測試儀 |
圖1 科研平台部分儀器設備展示 |
二、團隊學術帶頭人簡介
|
葉繼紅,女,1967年1月生,廣東梅縣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伟德官网bv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人力資源部部長,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學科帶頭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江蘇省特聘教授,伟德官网bv越崎學者。現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空間結構委員會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風工程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結構抗倒塌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地震工程學會副主任委員、建築結構學報編委。主持了國家傑青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題、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10餘項項目的研究工作。在國内外土木類期刊ASCE、JCSR、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力學學報、土木工程學報、建築結構學報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EI收錄論文160餘篇,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6項,出版專著1部,主編教材3部,其中1部為住建部規劃教材,參編國标(GB51008-2016)的制定,主編江蘇省工程建設地方标準“輕鋼龍骨複合剪力牆房屋技術規程(送審稿)”。此外,還完成了北京四機位維修機庫、北京老山奧運自行車館等重要工程的現場測試、結構分析與安全評價等工作。所指導的研究生中,1人獲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1人獲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獎勵,3人獲江蘇省優秀碩士論文獎勵。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江蘇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類)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