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浦海
出生年月:1978.10
學位:博士
職稱:教授、博導
研究領域:采動岩體力學、煤礦綠色開采
招收研究生專業:工程力學,固體力學
E-mail:haipu@cumt.edu.cn
個人簡介
浦海,男,漢族,中共黨員,江蘇鹽城人。目前擔任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伟德官网bv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國際岩石力學學會(ISRM)會員,國際礦井水協會(IMWA)會員,美國岩石力學協會(ARMA)會員,美國礦業冶金勘探學會(SME)專家會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岩土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江蘇省力學學會理事、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排名第二),新疆“天山學者”特聘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江蘇省“333工程”、“青藍工程”,獲全國煤炭五四青年獎章,霍英東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孫越崎青年科技獎,江蘇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科技金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江蘇省高校優秀共産黨員、“創先争優”活動先進個人,江蘇省優秀力學工作者,伟德官网bv十佳共産黨員、十佳青年教職工等。
主要從事破碎岩體滲流力學、采動岩體多場耦合問題、以及煤炭綠色開采方面的研究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二),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授權發明專利5項。受“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資助出版專著1部,獲首屆江蘇省新聞出版政府獎(圖書獎),在科學出版社“當代傑出青年科學文庫”出版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1篇論文獲2009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内學術論文”,2012年度F5000(中國頂尖學術論文領跑者5000)論文。主持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自然科學基金專項等,作為學術骨幹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
教育經曆
1996.09-2000.07,伟德官网bv,計算機軟件專業,學士
2000.09-2003.07,伟德官网bv,工程力學專業,碩士
2003.09-2007.12,伟德官网bv,工程力學專業,博士
科研、學術與訪學工作經曆
2003.08-2005.12,伟德官网bv,工程力學系,助教
2006.01-2008.12,伟德官网bv,工程力學系,講師
2009.01-2011.12,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博導
2012.01-至今,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導
2009.07-2009.11,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土木環境系,訪問學者
2012.12-2013.12,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石油工程系,訪問學者
2017.01-2017.02,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工程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還曾赴斯洛文尼亞、德國、澳大利亞、奧地利、美國、香港、澳門、日本、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
主持或參加教學科研項目(課題)及人才計劃項目情況
1.采動岩體力學與煤礦災害防治.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編号:51322401, 2014.01-2016.12, 主持;
2.采動岩體力學與綠色采礦技術.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編号:NCET-09-0728, 主持;
3.保水采煤隔水層滲流特性的理論與應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 編号:50904065, 2010.01-2012.12, 主持;
4.充填采煤的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 國家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 編号: 51421003, 2015.01-2020.12, 學術骨幹;
5.我國西北煤炭開采中的水資源保護基礎理論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計劃), 編号:2015CB251601, 2015.01-2019.12, 學術骨幹;
6.西部煤炭高強度開采下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保護基礎研究.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計劃), 編号:2013CB227900, 2013.01-2017.08, 學術骨幹;
7.煤礦突水機理及防治基礎理論研究.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計劃), 編号:2007CB209400, 2007.07-2011.08, 學術骨幹;
8.煤炭資源與環境科學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 編号:B07028, 2007.07-2017.06, 學術骨幹;
作為學術骨幹還參加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工程重大項目、江蘇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項目等。
作為學術骨幹參加了科技部創新團隊(2017)、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2016)、江蘇省“雙創計劃”團隊(2014)、教育部創新團隊(2008)、江蘇省創新團隊(2007)等。
代表性研究成果和獎勵情況
代表性論文:
1.The error analysis of Crank-Nicolson-type difference scheme for fractional subdiffusion equation with spatially variable coefficie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Jan 23 2017, DOI: 10.1186/s13661-017-0748-2.
2.Time domain analysis of the weighted distributed order rheological model. Mechanics of Time-Dependent Materials, 2016, 20(4): 601-619.
3.Impact of deformation history on water-san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broken rock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16, 41(s1): 102-108.
4.Experimental study of impact of deformation history onwater-san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broken rock. 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2016, 33(2): 329-335.
5.Study of overlying strata creep affected by seepage in backfilling mining process. 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2015, 32(5): 846-852.
6.Research on splitting model based on curve propagationpath involvingclosure effect. 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2015, 32(3): 414-419.
7.Research on rheology model of broken mudstone based on the fractional theory.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15, 44(6):996-1001.
8.Research on splitting failure model of fractured rock mass under the coupling effect of seepage-stress. 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2015, 32(6): 1026-1030.
9.Existence of Anti-periodic Solutions with Symmetry for Some High-orde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2012: 108, doi:10.1186/1687-2770-2012-108.
10.Mechanics Analysis for X-O Type Fracture Morphology of Stope Roof. J China Univ Mining & Technol, 2011, 40(6): 835-840.
11.Analysis on the Splitting Failure Mechanism of High-Stress Roadway Based on Echelon Crack Model. 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2011, 28(4): 585-588.
12.Mechanical model of control of key stratain deep mini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21(2): 267-272.
13.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Roof Affected by Fault. 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2010, 27(3): 421-424.
14.Structural motion of water-resisting key strata lying on overburden. J China Univ Mining & Technol, 2008, 18(3): 353-357.
15.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ynamic Distribution Laws of Overlying Strata Fall and Surrounding Rock’s Abutment Pressure in Fully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Stope.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4, 23(7): 1122-1126.
專著:
1.保水采煤的隔水關鍵層模型及力學分析, 徐州: 伟德官网bv出版社, 2014.
2.幹旱半幹旱礦區保水采煤方法與實踐, 徐州: 伟德官网bv出版社, 2011.
3.采動岩體蠕變與滲流耦合動力學,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
發明專利:
1.一種可持續供給水沙的破碎岩體突水潰沙模拟實驗裝置,專利号:201610967688.X
2.破碎岩體水沙滲流實驗系統,專利号:201610335382.2
3.突水潰沙模拟實驗裝置,專利号:201610483297.0
4.利用結構關鍵層作為隔水層的保水采煤方法,專利号:200610097686.6
5.彎曲岩樣滲透試驗裝置,專利号:200610166463.0
科研獎勵:
1.破碎岩體滲流規律及其在煤礦突水防治中的應用研究. 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排名第二;
2.煤礦采動岩體滲流災變研究. 2006年度中國高等學校(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3.神東礦區水資源保護性采煤技術研究與應用. 2008年度中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