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劉衛群
出生年月:1970.3
學位:博士
職稱:教授/博導
研究領域:岩土滲流力學
招收研究生專業:固體力學、工程力學
E-mail: wqliu@cumt.edu.cn
個人簡介:
劉衛群,男,1970年3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蘇鹽城市,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江蘇省力學學會理事,計算力學、環境與災害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伟德官网bv力學省級示範實驗中心主任。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GU)注冊會員,國家科學技術獎、學位學科評估等評審專家,國際開源《Mine Engineering》期刊編委,《中國科學》、《科學通報》、Transport Porous Med.、Mine Water Environ.、Int. J Rock Mech. Min.等20餘種國際國内期刊審稿人。
長期從事計算岩體力學、岩土體滲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國際合作、“973計劃”子課題、“863計劃”子課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2項,參加國家自然基金重點和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0餘項。已指導畢業博碩士/出站博士後28人。研究工作包括:開發了基于非協調模式的罰平衡3D應力雜交元,計算并提出時間相關的沖擊礦壓廣義平均應變率準則;建立了考慮尺度和瓦斯共同影響的煤岩全過程應力—應變本構關系;設計出峰後及破碎岩石氣體滲透測試系統和非Darcy性測試方法,試驗揭示了振動條件和卸圍壓條件下的破裂岩石滲透性規律等。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授權國家專利7項、軟件著作權1項。受邀參加香山科學會議、岩土多場耦合、頁岩氣開發等會議,做國際國内學術會議大會/專題報告8次,出版專編著3部,在地學ESI Top1的Geophys. Res. Lett.等國内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90餘篇。
教育經曆:
1998/09-2002/06,伟德官网bv,理學院力學系,博士
1993/09-1996/0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與機械工程系,碩士
1987/09-1991/07,石家莊鐵道學院,機械工程系,學士
科研、學術與訪學工作經曆:
2006/12-至今,伟德官网bv,力學系,教授(省評破格)
2008/07-2009/08,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科學系,訪問學者
2003/09-2006/09,伟德官网bv,礦業工程流動站,博士後
2002/12-2006/12,伟德官网bv,力學系,副教授(破格)
1998/12-2002/12,伟德官网bv,力學系,講師
主持或參加科研項目(課題)及人才計劃項目情況:
縱向:
(1) 國家973計劃項目子課題,2015CB251602,采動覆岩多場耦合與地下水系統動态響應機制,2014/10-2019/10,233萬,主持
(2)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BK20141125,與頁岩氣開采相關的儲層裂隙滲透率多級演化模型研究,2014/7-2017/6,10萬,主持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074040,基于岩層裂隙水滲流和泥沙作用分析的地震水力響應模型研究,2011/1-2013/12,43萬,主持
(4) 國家973計劃項目子課題,2009CB219605,宏—細—微觀組合裂隙系統與煤層氣擴散滲流演化相關性研究,2009/1-2013/12,20萬,主持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0774083,基于流—固蝕損裂隙演化和非Darcy滲流突變的采動岩體穩定性理論,2008/1-2010/12,32萬,主持
(6) 國家自然基金NSF/NSFC國際合作項目,40811120546,淺源地震和裂隙水相互作用機制研究,2009/1-2009/12,1.3萬,主持
(7) 國家973計劃項目子課題,2005CB221502,含瓦斯煤體尺度效應及峰後滲透規律研究,2006/1-2010/12,52萬,主持
(8) 國家863計劃項目子課題,2002AA411210-01,基于協同設計的CAD與工程分析系統集成研究,2003/3-2004/10,10萬,主持
(9)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BK2004033,采空區承壓破碎岩體中瓦斯流動規律的随機模拟研究,2004/10-2006/12,7萬,主持
(10) 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20040350222,破碎岩體中氣體流動規律的随機模拟研究,2004/9-2006/12,2萬,主持
(11) 美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EAR0909701,Origin of Hydrologic Responses to Earthquakes: Constraints from the Response of Alum Rock Springs to the 2007 Alum Rock Earthquake,2009/9-2012/9,$245,397,參加
(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0134040,煤礦瓦斯災害預防及煤層氣開采中的應用基礎研究,2002/1-2005/12,200萬,參加
橫向:
(1) 晉城礦業集團協作項目,煤層氣井的煤層壓裂與抽采機理研究,2006/1-2007/12,165萬,參加
(2) 淮南礦業集團協作項目,顧橋礦煤與瓦斯共采技術基礎研究,2005/9-2007/12,90萬,參加
人才計劃: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7,能源
代表性研究成果和獎勵情況
一、代表性論文:
(1) Modeling of CO2 sequestration in coal seams: Role of CO2‐induced coal softening on injectivity, storage efficiency and caprock deformation. Greenhouse Gas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DOI:10.1002/ghg.1664
(2)基于頁岩儲層各向異性的雙重介質模型和滲流模拟.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6,27(8):1374-1379
(3)頁岩儲層裂隙滲透率模型和試驗研究. 岩土力學, 2015, 36(3): 719-729
(4)Inverse analysis of regional In-situ stress prediction based on multi-points measurement and BP neural network.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 510: 226-231
(5)考慮端面摩擦效應的煤樣統計損傷尺度本構模型. 工程力學, 2012, 29(11): 344-349
(6) Rules for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for water flow in over-broken rock ma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22(1): 29-33
(7)裂隙岩體滲流—應力耦合等效流阻模型. 岩土力學, 2012, 33(7): 2041-2047
(8) Gas Permeability of Fractured Sandstone/Coal Samples under Variable Confining Pressure.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10, 83(2): 333-347
(9) Changes in Permeability Caused by Dynamic Stresses in Fractured Sandston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9, 36(20), doi:10.1029/2009GL039852
(10)綜放開采J型通風采空區滲流場數值分析.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6(6): 1152-1158
(11)破碎岩石滲透性的試驗測定方法. 實驗力學, 2003, Vol.18(1): 56-61
(12) A penalty-equilibrating hybrid Stress 3-D element.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98(1): 46-55
二、專著和專利:
(1)采動岩體滲流理論.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4
(2) 一種便攜可調的慣性加載固定裝置. 2015.6.17, 中國, ZL201310115185.6
(3) 可視化多功能裂隙滲流模拟實驗台. 2011.8.31, 中國, ZL201010202288.2
(4) 一種岩石滲透實驗裝置. 2011.1.5, 中國, ZL200910182441.7
(5) 破碎煤岩氣體滲透儀, 2008.11.5, 中國, ZL200820030674.6
(6)滲流問題随機性計算軟件(SSPFF V1.0). 2013.8.20, 中國, 2013SR087355
三、會議邀請報告及學術獲獎:
(1)煤層氣開發中的流固耦合問題,第四屆岩土多場耦合理論及應用國際學術會議,中國,舟山,2015年5月9-12日
(2)地下裂隙滲流研究方法與實踐,2015礦山采動岩體破壞突水機理研讨會,中國,沈陽,2015年7月21-24日
(3)煤系頁岩滲流實驗特性和應力相關雙重介質模型,第二屆頁岩油氣高效開采力學問題研讨會,中國,青島,2015年10月22-24日
(4)地下裂隙滲流研究新進展,第八屆蘇港力學及其應用論壇,中國,南京,2012年11月17日
(5)破碎岩體滲流規律及其在煤礦突水防治中的應用研究,國家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7
(6)破碎岩體滲流規律及其在煤礦突變災害防治中的應用,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6
(7)煤礦采動岩體滲流災變防治研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6
(8)綜放開采J型通風系統治理高瓦斯湧出的關鍵技術,山西省科技廳,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3
(9)煤礦沖擊礦壓預測與防治研究,教育部,中國高校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