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姓名:劉江峰
學位:博士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低滲岩體多尺度滲流演化評價理論及在深地工程中應用(儲廢、儲碳、儲氫、儲能等)、地下工程、建(構)築物缺陷(裂縫及空洞等)智能識别及檢測
招收研究生專業:工程力學、岩土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土木與水利,專碩)
聯系方式: jeafliu@hotmail.com QQ 247683111
個人主頁:http://faculty.cumt.edu.cn/LJF1/zh_CN/index.htm
Scopus ID: 56393446200
個人簡介
劉江峰,男,漢族,安徽靈璧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項目入選者、伟德官网bv高端人才計劃-攀登學者、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國際事務處副秘書長。2013年博士畢業于法國裡爾中央理工大學,先後在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美國UNCC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等機構從事學術交流和科學研究工作。
緻力于深部岩體多物理場耦合特性研究,在超低滲介質滲流力學方面具有較深入的研究,創新了基于溫度波動校準的超低滲介質滲透率測試方法,實現了超低滲介質精确測試,較好地解決了深部物質封儲(儲廢、儲氫、儲碳和儲能等)領域低滲介質評價難題;在數字圖像領域,創新了數字圖像系列算法并被廣泛應用,将數字圖像和深度學習技術結合,成功應用到土木工程(隧道、橋梁和建築物等)中裂縫檢測、深部能源開采及深部廢物存儲等領域(岩體孔隙結構表征及滲透率預測)。在産學研方面:自主研發的基于CT掃描實時加載設備和多場多相超低滲測試裝備(JHNY-LPMTM 氣體滲透和液體滲透)應用到國内多所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學和山東科技大學等),自主開發的數字圖像精細化重構系(JHNY-DPMTM,可以實現阈值分割、孔隙度/連通度計算、孔徑分布表征、滲透率預測和三維重構以及跨尺度重構等功能)已在國内外20餘所機構得到了應用。研發的超低滲測試裝備、X-CT實時加載設備和數字岩心軟件均實現了商業化,技術裝備推廣和應用取得了關鍵性突破。
科研方面:目前主持國家重點研發子課題(2021YFC29021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2021,52174133)和青年項目(2018,51809263)、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及中國博士後一等及特别資助、江蘇省産學研項目、GF項目(北山地下實驗室***)、中石化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等企業科技攻關課題等20餘項。在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Engineering Geology、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Nuclear Engineering & Design、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等主流期刊發表論文75篇,SCI檢索60篇,其中42篇為第一/通訊作者。授權發明專利42項(國際發明專利13項,國内發明專利29項),以第一發明人授權國際發明專利9項,國内發明專利12項目(轉化4項,1項獲得江蘇省專利獎),獲批軟件著作權15項,排名第一10項。獲得省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1)1項、行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1)3項、江蘇省專利獎(排名1)1項等10餘項獎勵和榮譽。
育人方面:尊重學生研究興趣,注重學科交叉,理論和實際結合,博士專注于深地工程基礎科學規律研究,碩士根據學碩和專碩及學生興趣分别開展深部岩體多物理場耦合特性研究、地下工程,數字圖像和人工智能在建(構)築物裂縫檢測中應用等。共指導研究生21名,其中博士7名,畢業3名博士分别任職于伟德官网bv、安徽理工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等高校,其中倪宏陽博士獲國家博新計劃(礦大2023年唯一入選者)、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中國博士後基金一等資助、江蘇省卓越博士後計劃等項目支持,指導本科生獲國家級大創計劃4項。目前課題組已同法國裡爾大學、裡爾中央理工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高校課題組建立了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研究生可申請聯合培養和攻讀學位。
教學工作:課程:本科生《工程力學(全英文)》、《學科前沿講座》,研究生《深部岩體力學(雙語)》、《流态化開采》、《論文寫作指導》;教改項目:主持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改項目各一項。
代表性研究成果和獎勵情況
一、代表性論文
1. 劉江峰*,倪宏陽,浦 海,黃炳香,姚強嶺,茅獻彪. 多孔介質氣體滲透率測試理論、方法、裝置及應用.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21, 40(1): 137-146.
2. 劉江峰*, 張翔宇, 陳亮, 王駒, 劉健, 任增增.低pH值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及應用.矽酸鹽學報,2023,51(11), 2992-3004
3. Liu JF*, NI HY, Shao JF, Li Xiaozhao, Hong Yi. Gas permeability evolution of unsaturated GMZ bentonite under thermo-mechanical effects. Engineering Geology, 2023, 313: 106966.
4. Liu JF*, Ma SJ , Ni HY, Pu H, Li XZ, Chen SJ.Quantitative 2D/3D spatial characterization and fluid transport prediction of macro/micropores in Gaomiaozi bentonit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22, 14(5): 1568-1579
5. Liu JF*, Cao XL., Xu J, Yao QL, Ni HY. A new method for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of gray image. Geomechanics and Geophysics for Geo-Energy and Geo-Resources, 2020, 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