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現場

彙報教師
2023年12月12日下午,學院學術沙龍(第五十六期)在學院樓A220會議室舉行,本次主題是“路橋隧病害機理探究”,特邀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錢王蘋老師、學院教師李健朋、張嘉老師作報告,學院于廣雲教授、柳志軍、王其昂、劉國強等老師參會并指導交流,會議由學院副院長楊聖奇和道橋系副主任王高新共同主持。
會上,錢王蘋、李健朋、張嘉三位老師分别作了《岩溶隧道排水系統結晶堵塞機理及襯砌結構安全研究》《基于随機車流作用的正交異性鋼橋面闆疲勞性能研究》《考慮溫度影響下的瀝青混合料斷裂性能試驗與數值模拟研究》的學術報告。
錢王蘋老師介紹了隧址區溶洞發育特征,并針對隧道結晶病害開展調研,探究了岩溶區隧道排水系統結晶堵塞機理與影響因素,研究排水系統堵塞時岩溶隧道襯砌結構力學特性,展示了岩溶隧道排水系統堵塞率阈值現場應用。李健朋老師基于橋面無車流和不同季節季随機車流作用的實橋應力監測,綜合考慮了日照溫度和車載等影響因素,開展了正交異性鋼橋面闆疲勞性能研究。同時采用BP神經網絡方法預測了考慮全年溫度效應的疲勞壽命,為正交異性鋼橋面闆疲勞壽命評估提供了一種準确且高效的方法。張嘉老師通過對AC-13瀝青混合料進行單軸壓縮試驗,确定其粘彈性力學參數。在15℃,25℃和35℃下進行半圓彎曲試驗,通過基于響應面法的參數優化獲取相應溫度下内聚力模型參數。基于内聚力模型參數獲取不同溫度下瀝青混合料的斷裂能和斷裂強度,分析溫度變化對瀝青混合料斷裂特性的影響。
随着我國大量交通工程的建成和運行,公路、橋梁、隧道慢慢進入運營和管理期,大量病害的存在,使得花費在維修管理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幅增長,如不及時對這些病害進行排查處理,将會對交通工程的安全運營造成嚴重的威脅。本次學術沙龍聚焦路橋隧病害機理,進行深入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義。學院師生積極參與學術讨論,現場學術氛圍濃郁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