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學院舉辦土木名家講壇(2023年第十六期)暨學術沙龍(第五十五期)——能源創新 引領未來

發布時間:2023-12-01     點擊數量:


會議現場

教師彙報

2023年11月30日下午,土木名家講壇(2023年第十六期)暨學術沙龍(第五十五期)在學院樓A220會議室舉行,本次活動主題是“能源創新、引領未來”,特邀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張楠副研究員、學院教師陳婷婷、孫猛老師作報告,會議由建環系副主任高祥奎副教授主持。

會上,張楠、陳婷婷、孫猛三位老師分别作了《太陽能相變蓄熱-空氣集熱器的蓄放熱運行特性研究》《考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應用于改進溶液除濕的構思》《間壁式礦井乏風餘熱資源利用技術研究》的學術報告。

張楠副教授的報告從光熱轉換相變材料及帶有相變蓄熱的太陽能空氣集熱器兩個方面展開,首先介紹具有光熱轉換功能相變材料的開發及性能研究,在此基礎上,構建太陽能相變蓄熱-空氣集熱器,并探讨分析集熱-蓄熱一體化系統的運行特性,以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

陳婷婷老師提出,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在分離與吸附領域的應用潛力引起了衆多學者的關注,其具有高孔隙率和比表面積的優點,已被用于固體吸附除濕、空氣捕水、海水淡化等領域。溶液除濕以水蒸氣分壓差為驅動力實現水分遷移,節能潛力大,但液滴攜帶引起的腐蝕和潛在的健康威脅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民用建築和工業建築中的大範圍推廣。如何實現溶液除濕和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優勢有機結合的同時規避溶液除濕的弊端意義重大。報告從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在水分分離領域的應用以及抑制溶液除濕液滴攜帶和腐蝕的技術兩方面出發,叙述了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應用于改進溶液除濕的構思過程。

孫猛老師基于井筒防凍及節能改造需求、可行性分析及方案比選、研發設計施工、運行效果實測等過程,探究間壁式礦井乏風餘熱資源利用技術,在此過程中對礦井可用餘廢熱資源現狀進行分析,介紹了間壁式礦井乏風餘熱用于井口防凍實例。

雙碳背景下,能源結構、産業結構等方面将面臨深刻的低碳轉型,能源技術也将成為引領能源産業變革、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源動力,給節能環保、清潔生産、清潔能源等産業帶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全新的發展機遇。本次學術沙龍聚焦能源科學發展,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創新路徑,學院師生積極參與學術讨論,現場學術氛圍濃郁融洽。

新聞來源:金珈印

攝影:金珈印

審核:楊聖奇

責任編輯:鄢曉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