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會現場
10月25日下午,在力學與工程科學系A215會議室舉行了“動力中國·課程思政”工程力學課程示範團隊教學研讨活動。本次活動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湯城、劉薇、萬妮娜三位老師前來指導,院黨委書記、課程團隊負責人馬占國出席活動,團隊各骨幹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由董紀偉老師主持。
馬占國緻歡迎詞并為專家們頒發了“動力中國·課程思政”工程力學課程示範團隊指導教師聘書。随後課程團隊開展了精彩的教學研讨活動。專家和老師們先觀看了馬占國、趙慧明、沈曉明、董紀偉四位老師在不同課程中的錄制的教學視頻,四位老師分别介紹了自己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馬占國在講述“軸向拉壓”時,以飛機發動機渦輪葉片的工程慘案作為問題導入,分析葉片事故産生的原因,通過葉片應力及變形計算的例題解決提出的問題,使學生在樹立愛國情懷、強化責任意識的同時,也認識到學習力學知識的重要性。趙慧明在面向機械工程專業學生講述“平面任意力系的簡化”時,以液壓支架的受力和簡化作為問題引入,指出我國采礦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機械人的努力,增強學生對專業的熱愛。沈曉明在講述“工程力學A(2)緒論”線上課時,以有趣的生活和工程案例作為問題引入,通過問題引導式方法揭示其中蘊含的力學機理,使學生對力學産生濃厚的興趣。董紀偉在講述“彎曲正應力”時,以陽台坍塌事故強化學生的工程責任意識,以建築巨匠李誡與《營造法式》弘揚大國工匠精神,以梁的彎曲理論發展曆程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思政專家對四位老師的課堂實錄進行了點評和讨論。湯城指出: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共同指向都是立德樹人,二者必須同向同行、有機融合,形成最大育人合力。思政案例及元素提煉應與我國國計民生及重大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從理論與實踐、曆史與現實中進行多層次挖掘。劉薇從如何提高課堂互動、人文元素的隐性融入、學生主體課堂的打造、問題引導式教學法、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和思政元素提煉六個方面針對課程思政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萬妮娜指出課程思政應以隐性融入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她希望老師們注重提升課程思政理論水平,不斷積累和豐富物化成果,建設成具有特色的工程力學思政案例庫。
團隊其他教師也圍繞四位教師的教學視頻及專家點評展開了深入的讨論,現場氣氛熱烈,大家均感到收獲頗豐。本次活動将進一步深化力學學科與馬克思主義學院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工程力學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示範團隊和示範專業的建設水平,把力學系的課程思政工作推上新的台階。